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走出考场,友道智途立下鸿鹄之志
走出考场,友道智途立下鸿鹄之志
发布时间:2022-01-02    新闻来源:上海汽车报

10001

一头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另一头连接着世界最大港口洋山港,一座32.8公里长的东海大桥成为连接两端的纽带。大桥上,车流如织,24小时没有瞬时停歇。入夜,路灯和车灯相伴璀璨。桥的两侧,伴随着滚滚车轮前行的,是海天一色的苍茫和不时掠起的海鸥。不知疲倦的海上风电场,更像是这日复一日壮观景象的见证者。

根据临港新片区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将达到2600万标箱。随着国内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水平的突飞猛进,继洋山港四期码头建成以后,参照洋山港四期码头,国内近几年新增的自动化港口和码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很多。同样伴随而来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运力的日益紧张和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

继乘用车智能驾驶之后,商用车智驾新的风口已悄然形成。有人戏谑,现在只要是个自动化码头,就有不少于两家商用车智驾相关企业在里面“跑马圈地”。甚至一天内,最多有三家商用车智驾科创企业同时成立。

友军正咄咄逼来,市场还没兴起就已是一片红海。上汽再一次选择背水一战。

两年前,上汽5G智能重卡第一次驶上大桥。自此,不管风吹雨打,这道东海之滨最亮丽的彩虹之上,再添一抹靓丽风景。

2021年8月,上汽集团宣布成立商用车智能驾驶科创公司——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并落户上海临港新片区。“这个风口不会给你‘十年磨一剑’的时间,十个月可能都嫌太长了。”友道智途总经理王瑞告诉《上海汽车报》记者。

时不我待,不仅要顶着外部压力,友道智途还必须给自己加压。在不少友商还在试验场里跑圈的时候,友道智途选择从最普通,也是最复杂的场景开始探索技术突围和商业化落地。在东海大桥上的700多个日夜,每一次突破,也就意味着团队又一次通过了一场丝毫“不讲情面”的考试。

考试一:能不能抗住十级台风?

2021年7月,当5辆智能重卡排成一列,如往常一般轻车熟路地驶上东海大桥的时候,友道智途智驾中心系统与产品团队负责人高吉没有想到,不久之后,他们将遭遇智能重卡驶上东海大桥以来,最强台风的挑战。

五车编队的智能重卡驶上大桥后不久,桥面上的风力突然迅速加强,最大风力一度达到了十级。高吉一直远程监控着车队,此时心一下子吊了起来。“在仿真环境中,我们曾经顺利通过狂风暴雨的考验,但在实际场景中,遇见这么大的风还是第一次。”高吉告诉记者。

“车道偏离9厘米、10厘米,车道修复回正……小心,遭遇强横风…… 5车修复回正,3车修复回正……”以往无比轻松的车程,5G智能重卡就这样反复与台风拉锯,当车队顺利抵达终点并完成装卸任务,无论是前方还是后台控制中心,都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遭遇十级台风+跨海大桥”,可以说,这是国内智能重卡在真实运载测试中,罕有遇到的复杂且恶劣的路况。

“那个时候,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大桥上没法回头,我们也正好检验一下我们的智能重卡在满载情况下,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友道智途首席架构师、智驾中心副总经理张显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单车组队、单车离队、信号断连、信号断掉后前车的急刹车会不会给车队造成安全隐患、自动解散队列再重组、车队中插入社会干扰车辆后撤离再完成组队状态、根据前后车况实现自动变道、根据天气路况动态调整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到了港口和仓储地完成智能装卸货物……

“我们是伴随着各种质疑一路走过来的。”王瑞说道,“就如同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一种解读,你一家传统企业搞创新,行不行?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不断给自己加压,不断提高自己的考试难度,用实际成绩来‘回应’质疑。”

一年多来,只要大桥没有封闭,5G智能重卡编队就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些看似枯燥却容不得一丝差错的测试,台风、暴雨、大雾……都是友道智途的考场。

车队行驶的跟车距离小于15米、泊车入位时间低于70秒、停车精度精确到3厘米以内……“能见度低于100米的路况,我们也跑过来了。”友道智途鲲鹏产品线总经理李忠欣告诉记者,“宝剑锋自磨砺出,智能重卡超过200万公里的测试里程,全是参与到真实的作业场景中的。目前在国内,我们测试的真实场景最全,真实有效的数据最多。”

就在前几日,友道智途宣布,上海市重点项目洋山港“5G+L4”智能重卡圆满完成2021年度4万标箱运输任务。即将步入新一年的上汽智能重卡,不仅定下了2022年运输10万标箱的小目标,更要在智驾领域实现从智能驾驶到减人驾驶的转变,同时谋求从准商业应用到准商业运营的变革。另外,上汽智能重卡还要实现商用车智驾走向更多应用场景,从上海走向全国,从港口场景走向干线运输、矿区场景、园区场景、市政环卫、机场场景……

考试二:智能驾驶能不能进驻传统码头?

当智能重卡在东海大桥上初见成效,研发团队又接到了上港方面一项新的需求,在传统码头场景采用新能源无人驾驶方案装卸集装箱。

升级改造的目的很简单,降本增效和环保。“把在码头上装卸集装箱的柴油卡车换成新能源AIV智能转运车,把有人驾驶迭代成无人驾驶,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越来越大的司机缺口和人力成本,在环保方面的意义更是毋庸置疑。”友道智途麒麟产品线总经理毛向阳告诉记者。

“我们的AIV智能转运车是有‘大脑’的,让它怎么走就能怎么走,普通集卡能过的场景,AIV智能转运车也能过,非常契合传统码头很难再改造场地的普通场景。”友道智途智驾中心AIV智驾产品经理迟仲达告诉记者。

在外四码头,因为需要长期驻场和室外测试作业,友道智途的工程师还被特别“优待”,获得了一幢办公房。那是一个用集装箱改造的板房,一间是工作室,另外一间则用于休息和摆放杂物,角落里堆放了各种可遥控的假人和假车,一堆专业设备中间,一个有点脏兮兮的瑜伽球特别引人瞩目。

不论是烈日当头还是阴雨绵绵,在AIV智能转运车的行进路线上,这个瑜伽球总会在意想不到的角度和时机冲着车前方或正中间“砸”过去。抱着电脑或瑜伽球的测试人员,为了能得到更真实的测试数据,一天下来,最多的时候,要跟着AIV智能转运车的工作路径步行超过5公里。

在外四码头的很多场景,场地都不是很宽裕,往往一辆15米长的AIV智能转运车通过时,两侧安全距离已经不足80厘米。而且,在测试区域内要堤防违反码头安全管理的集卡司机或者人员经过,甚至还有集卡闯入车道混跑,AIV智能转运车又是一种纯无人运转车,更何况还要模拟蟹行、双向行驶、主动避撞、精准停车等测试动作。瑜伽球的作用,就是测试遇到突发状况时,智驾系统能不能及时把车安全刹停。

历经三代产品迭代,友道智途的AIV智能转运车与港口各领域深度融合,目前已经可以顺利实现和智能设备管控系统(IECS)的全自动信号交互,和轮胎吊、桥吊的精准定位及作业交互,并已经正式开始与港口自动化桥吊、轮胎吊开展实船实箱生产测试作业。

下半年开始,AIV智能转运车接连迎来多轮大考。期间,AIV智能转运车一口气连着拉完了50多个集装箱,一圈拉一个大箱或一圈拉两个小箱,实现了15分钟一圈的生产节拍,这已经接近了人工操作的效率。2021年10月29日,上港集团董事长在听取现场汇报后表示,整体方案可行。

短短两年时间,友道智途从零起步,不仅完成了传统码头升级改造的系统打通工作,落地了全栈式解决方案,并将在2022年,也是AIV智能转运车迈入商业化试运营的第一年,实现10万箱集装箱装卸量的突破。

“2022年将有30辆全新的AIV智能转运车投入外四码头一线服役,在持续进行产品改造升级的同时不断扩展作业场景,在年中完成四条作业道联调。”毛向阳介绍说,“围绕智慧港口示范运营标杆的目标,友道智途将以外四码头作为立足点,重点聚焦规模化应用AIV智能转运车,力争在‘车端+场景+运营’三个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

10001

考试三:人能不能再少一些?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准商业应用,智能重卡不仅在运载量上实现翻番,达到了4万标箱,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在更为宝贵的智驾领域,友道智途已经标注完的图像数据接近500万帧,激光雷达的数据也已经接近300万帧,采集的数据更是远超1000万帧。

这对于国内以刚过百万帧数量级为一个突破门槛的智能重卡行业来说,友道智途积累的数据,尤其是这些在实战环境下精准标注的数据,变得尤为可贵。

深夜,履新不久的王瑞将新公司的员工一个个拉进微信群,在人数达到108人时,他忍不住截了个屏。“就像是108将。”他笑着说。

爱好画画、摄影、徒步和攀登的王瑞是一个乐天派的“文艺青年”,闲暇之余,还会背着个背包在假日里“假扮”消费者去4S店探店。

在外界眼里,王瑞是一个面对再大困难也会带着笑容去解决的人,虽然此前一直在传统车企任职,但喜欢尝鲜的他很快就融入了新的角色。“或许是在上汽大通的十多年里,已经习惯了一路创新吧。”王瑞告诉记者,“到了科创企业,以前的思维和‘打法’都要变,压力不小,但却挡不住心有鸿鹄之志的我们。”

在王瑞看来,这个时候,友道智途是时候准备进行下一阶段了。

王瑞所指的下一阶段,不止是明年智能重卡要达到10万箱集装箱的真正转运业务,其将对行业带来的震撼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智能重卡编队第一次驶上东海大桥。

“2022年,如果法律法规上能够有突破的话,咱们这个重卡编队力争实现只有头车一名安全员。这也是2022年的一个重点任务,我们叫减员化。”李忠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智能重卡编队驾驶行车间距比较小,可以大大提高洋山港的智能转运效率和东海大桥的通行能力。再加上明年友道智途将在洋山港开始采用新能源电动重卡和氢能重卡,如果把驾驶员(安全员)的数量也节省下来,在东海大桥上跑的重卡实现‘二拖三’(头车、尾车有安全员),甚至是‘一拖四’(只有头车有安全员),然后再完成10万箱集装箱的转运量,再加上激光雷达和域控制器的价格成本会有可预见的大幅下跌,智能重卡的经济效益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另据李忠欣介绍,未来如果这种“一拖四”模式能快速落地并形成业务闭环,不止是港口,甚至干线物流、煤炭疏运等商业场景也将因为这场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拖四’上路的那一天,就是商用车智能驾驶大规模商业应用落地的分水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二拖三’乃至‘一拖四’,我们首先要实现的就是‘四合一’。”张显宏告诉记者,“现有的系统架构要升级,以前分属智能重卡、AIV、智能清扫车和智能公交的算法也要重构,系统架构、算法、安全等方面全面升级,整合成为友道智途生态中最核心的全新智驾平台,进一步奠定‘真无人’的技术基础,以加快无人化商业运营的步伐。”

在友道智途的规划中,重构后的智驾平台最大的特点是通用,是一个高通用性和高扩展性的智驾系统及算法平台,可适用于不同的产品线,比如重卡、AIV 或者清扫车、公交车,用同一个智驾平台去适应所有的产品线,在架构上做到可选择、可拆卸、可组合,通过整个通用性的平台去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

这个友道智途研发团队自研、重构后的新平台,被友道智途内部命名为“鸿鹄”。“鸿鹄,就是友道智途的灵魂。”王瑞强调。

12月5日晚上7点,张显宏坐在一辆搭载了最新鸿鹄平台算法的智能重卡里,和一名安全员和一名测试员一起,在东海大桥最繁忙的时段驶上了大桥。

这是鸿鹄的第一次实战。“当天晚上,我们也是混线行驶,大桥上有集装箱重卡、普通卡车,甚至还有不少私家车。”张显宏告诉记者。

72公里的混行开放路面测试下来,张显宏松了一口气,无论是系统运行的效率,还是智能重卡的实时性响应,鸿鹄系统相比之前的版本都有了本质上的提升。他觉得,差不多是时候可以推出鸿鹄系统了。

2021年年底,友道智途自研的鸿鹄1.0正式发布。同时,鸿鹄2.0和3.0也已被提上日程。

2022年,友道智途将以特定场景L4级和干线物流L3级产品为切入点,建设全链路智能驾驶货运网络平台。在港口、厂区等特定场景方面,友道智途已与上海港等国内领先的港口达成战略合作,持续推进和扩大准商业化运营;在干线物流领域,友道智途将发布全新L3级智能重卡产品,并开展特定线路商业化运营……

后记

王瑞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刚制作完不久的友道智途全新LOGO,一个大写的Y,细看像是一块七巧板拼图,上汽在“新四化”领域布局的技术、资源和场景,一块块拼起来,中间就成了友道智途。

他告诉记者,“无论是智能重卡还是AIV智能转运车,我们把商用车能动用的资源都用上了,可以说是集上汽近几年‘新四化’创新成果的大成。前瞻技术研究部、商用车技术中心、帆一尚行、零束科技、安吉智能、上柴股份、捷氢科技……凑在一起,拿出这几年的创新成果,就水到渠成了。

上汽“新四化”的版图,已经把商用车智能驾驶的每一块短板都完美补上了。“友道智途没有道理做不好。”履新后,王瑞就一直在各种场合强调这一点。

在王瑞的眼里,创新本来就没有句号,商用智驾领域的想象空间也没有边际。